3.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新污染物的新,是相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的。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新污染物大多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在生态系统中易于富集,可长期蓄积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与此同时,开展新污染物治理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现象】近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向纵深推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加强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考虑到新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环境风险隐蔽、常规管控效率不高等特点,应当实施以环境风险预防为主的治理策略。2021年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24.8%;无劣Ⅴ类河流。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以保优Ⅲ消劣Ⅴ强生态为重点,促进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探索水生态修复,多管齐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23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全市五大水系中潮白河水系水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其次为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全市五大水系中潮白河水系水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其次为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
按照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全市累计监测到浮游植物134种,浮游动物231种,底栖动物284种,鱼类41种。理化指标监测显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2022年上半年,37个国考断面中,ⅠⅢ类的水质断面26个,占70.3%,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23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水生生物物种丰富。2021年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24.8%;无劣Ⅴ类河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以保优Ⅲ消劣Ⅴ强生态为重点,促进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探索水生态修复,多管齐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
随着产量的变化,小麦市场的传统贸易地位可能会提升,这可能导致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小麦进口国,如南亚和北非,与小麦出口国相比小麦价格上涨更频繁、更剧烈。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已经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国家为一种关键粮食作物支付更多的费用,而且全球市场上的小麦价格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粮食自给情况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论文第一作者张天一说,这确实很重要,但农作物产量不能提供粮食安全的整体图景。
团队希望对小麦价格和波动的预测能促使全球采取行动。我们从以前的研究中知道,极端事件的反应不一定与平均情况相同,因为这些极端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最大,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该模型预测,高纬度地区(如美国、俄罗斯和北欧大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将会增加。然而,在埃及、印度和委内瑞拉等国,一些地区的小麦产量可能会下降15%以上。
这个改进的模型系统允许研究人员明确地观察气候平均条件和极端事件对小麦产量、价格和全球供需链的影响。论文共同作者、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气候科学家Karin van der Wiel说。张天一说,这值得各国在未来的国际农业合作政策研讨中讨论。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小麦产量。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气候小麦经济综合建模方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天一和合作者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预测,小麦产量可能在高纬度地区增加、在低纬度地区减少,这意味着小麦价格可能会不均衡地变化在全球南部大部分地区升高,进而加剧现有的不平等。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农业综合型企业。相关研究8月19日发表于《一个地球》期刊
02打造智慧生态 改变能源未来双良混沌携新一代智慧供热平台亮相展会,实现各系统数据融合统一化管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数字化手段, 源、网、站、户全过程协同调度,形成一套集运行感知、算法赋能、优化调度、设备管理、安全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供热平台,实现供需平衡的供热系统精准调控,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热力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供热系统综合能耗,最终达到省人、省心、省钱的效果。项目主要是向科创城核心区提供采暖热源、冷源及生活热水。
*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和15寸人机界面触控屏的组合。实现全网平衡,基于管网实际数据建模。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采暖及绿色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决策部署,加快电能替代煤的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清洁供暖行业的高效发展,由内蒙古绿色生态产业促进会、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2022内蒙古第十届国际清洁供暖空调热泵展览会于8月19日在内蒙古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现场演示兰州城市智慧供热案例,项目采用先进的负荷预测,并结合仿真模拟技术,实现供热生产调度精细化,智能化,可做到现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全连通。* 负荷调节由3组机械调节机构减少至1组,机械故障降到最低。已形成多晶硅核心装备、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产业链,并深耕地热、氢能、绿电、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装备生产,以数字化驱动的碳中和综合服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良智慧供热生态 助力零碳地球愿景实现数字化驱动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展会期间,双良向社会各界呈现了数字化驱动的全生命周期智慧供热碳中和解决方案,与观众共话低碳零碳绿电发展新趋势。【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燃煤锅炉烟气余热30MW,一个采暖期可减排二氧化碳2.9万吨。
【临泽200万平米清洁供暖项目】核心设备:4台40MW电极锅炉+3万立方蓄热罐减排效益:一个采暖季减少标煤76800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2吨、减排氮氧化物568吨。应用了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双良绿电光伏生态 助力双碳目标愿景实现双良节能(600481)以绿色环保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在节能节水、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双良节能多能互补清洁供热系统,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余热回收供热和拉大热网水温差技术,可有效降低供热系统能耗。* 控制程序自动化程度极高,可实现一键启动、无人值守。项目最大的特色是优化组合了十三种新能源技术,是国内目前应用新能源技术较多、技术较先进的多能互补、梯级利用绿色能源综合运用示范项目。双良获得清洁供热服务5A级认证,体现了行业对双良节能各项综合优势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山西城市供热项目】设计供热能力48.1MW,制冷能力48.1MW,可实现供热面积106万平米,制冷面积106万平米。【石家庄环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长输中继能源站大温差项目,采用16台60MW溴化锂吸收式换热机组降低零次侧热网回水温度,热网回水利用电厂或工业余热进行加热,一个采暖期余热供热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2.75万吨。
面向未来,双良节能将紧抓机遇,坚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保卫城市蓝天,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企业力量。【新疆大学博达校区清洁供暖项目】核心设备:11台高压电极热水锅炉+13000立方米蓄热罐减排效益:一个采暖季减少标煤74304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31吨、减排二氧化氮549吨。
溴化锂机组及智能化全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被认定 单项冠军产品,被央视聚焦纪录,誉为造福人类,大国重器,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奖与项目奖双料大奖,是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清洁供热服务认证是中国清洁供热产业首个服务认证,对于提升清洁供热企业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中国清洁供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